薄膜电容:983亿只需求 势不可挡
薄膜电容器是一种利用塑料薄膜作为介电材料的电子元件,以其体积小、电容值范围宽、介质损耗小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31.87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76.82亿美元,2022 年,中国市场规模为 128.8 亿元,产量约为786.8亿只,需求量约为983.4亿只,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7 年达到 181.4亿元。国内外知名企业如松下、尼吉康、法拉电子和江海股份等,在薄膜电容器制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不断推动着产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电子电路的关键元件 性能实现飞跃
薄膜电容器是一种利用塑料薄膜作为介电材料的电子元件,以其体积小、电容值范围宽、介质损耗小等特性,在能量存储、滤波、耦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初发展至今,薄膜电容器经历了从纸基到金属化薄膜的转变,并随着塑料薄膜、高介电常数材料以及无卤、阻燃材料等的应用,不断实现性能突破。
-
薄膜电容器概念。薄膜电容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它使用一层或多层塑料薄膜作为介电材料,两侧附着有金属层(通常是铝或锌)作为电极。薄膜电容器以其体积小、良好的频率特性、较低的损耗因子、温度稳定性好、和较高的可靠性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包括电源滤波、信号耦合、能量存储等,是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关键元件之一。
-
薄膜电容器发展历程。薄膜电容器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当时薄膜电容器主要采用纸基材料,但由于其性能限制,很快被金属化薄膜所取代。20世纪中后期,随着塑料薄膜材料如聚酯(PET)和聚丙烯(PP)的出现,薄膜电容器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进入21世纪,薄膜电容器技术迎来了飞跃。2003年,高介电常数材料钛酸钡(BaTiO3)和锆钛酸铅(PbZrTiO3)的应用,提高了薄膜电容器的电容密度和性能。2005年,超薄型薄膜电容器X7R和X5R系列问世,以其小体积和高电容值受到市场青睐。2010年左右,随着移动设备和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薄膜电容器进一步向更小尺寸和更高能量密度发展。2015年,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薄膜电容器材料向无卤、阻燃等方向发展,如C0G/NP0系列电容器。2020年,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加了薄膜电容器在微电子应用中的需求,特别是“X7R”类型的薄膜电容器因其在宽温度范围内的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子设备中。总体来看,薄膜电容器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多元化、微型化和高性能化,不断适应并推动着电子技术的进步。
薄膜电容器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原子层沉积(ALD)、多层堆叠技术和蒸发沉积技术。ALD技术通过自限制反应实现超薄膜层均匀沉积,优化介电材料性能。多层堆叠技术通过不同材料层的组合,提高电容密度和耐压性。蒸发沉积技术则在低温下形成均匀金属层,保持薄膜稳定性。
-
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是一种精密的薄膜生长技术,它通过在基底表面交替引入反应性气体分子并进行化学反应来逐层沉积薄膜。ALD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自限制的表面化学反应,确保每次循环只形成一层原子或分子。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极高的薄膜均匀性、优异的厚度控制能力以及能够在复杂形状的基底上实现均匀涂覆。例如,在制造薄膜电容器时,ALD可以用于精确地沉积介电材料层,如氧化铝或钛酸钡,从而获得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损耗特性的电容器。
-
多层堆叠技术。多层堆叠技术是薄膜电容器设计中用于提高电容密度和电压等级的一种新兴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每层薄膜的厚度、材料和堆叠顺序来优化电容器的整体性能。例如,通过堆叠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材料层,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电容值和损耗特性的电容器。此外,多层堆叠还可以提高电容器的耐压能力,因为每层薄膜都可以分担部分电压。在实际应用中,多层堆叠技术常用于制造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电容器,如电动汽车中的超级电容器。
-
蒸发沉积技术。蒸发沉积技术是一种用于薄膜电容器电介质层制备的工艺,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真空中蒸发并在基底上凝结形成薄膜。在蒸发沉积过程中,材料被加热至蒸发点,形成蒸汽,随后在基底表面迅速冷却并凝结成膜。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沉积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中的金属层。例如,使用蒸发沉积技术可以在聚丙烯(PP)或聚酯(PET)薄膜上形成均匀的金属铝层,从而制造出具有良好介电性能和自愈特性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蒸发沉积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助于保持薄膜的化学稳定性和电气性能。
新能源、航空航天市场前景广阔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薄膜电容器因应高压电路的需求,广泛应用于逆变器和电机控制系统中。新能源发电系统中,薄膜电容器用于逆变器的DC-Link电容,随着全球对风光发电的重视,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航空航天领域中,薄膜电容器以其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电源转换和精密控制等方面不可或缺。
-
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薄膜电容器以其安全性、耐压能力等性能优势,正逐步取代铝电解电容器。随着新能源汽车系统电压和输出功率的显著提升,对电子元件的耐压和耐冲击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膜电容器以其高频响应、高耐受电流能力、长寿命、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成为高压电路应用的理想选择,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源和电机控制系统中,包括逆变器、车载充电器(OBC)、DC-DC转换器等关键组件。例如,特斯拉Model 3采用了薄膜电容器以支持其高效的电驱系统。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薄膜电容器的市场需求预计将不断扩大。在充电桩领域,尤其直流高压大功率充电桩,薄膜电容用于直流支撑(DC-Link)电容和滤波电容。
-
新能源发电系统领域。在新能源发电系统,特别是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系统中,薄膜电容器作为关键元件,具有耐高压性、耐高电流性、无极性、使用寿命长等特性,符合光伏风电系统要求,被大量应用于逆变器和变流器的DC-Link电容中,以稳定电流和电压,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根据 Yole 的分析,在新能源行业,薄膜电容器市场占有率约 63%,电解电容器市场占有率约 33%,其他类型电容器市场占有率约 4%。随着全球对新能源发电的重视,以及中国政府提出的碳中和目标,预计2021-2025年间中国年均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GW,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容量预计为45GW。而薄膜电容器在光伏与风电设备中渗透率已将近100%,未来随着风光储装机量的提升,薄膜电容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薄膜电容器以其卓越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宽温度范围内的性能保持,满足了航空航天设备对于电子元件的严苛要求,能够承受发射和运行中的极端环境条件,如强烈的振动、高加速度和宽范围的温度变化。例如,特殊设计的薄膜电容器被用于调节卫星上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确保电源系统的稳定输出,同时在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系统中,薄膜电容器通过提供精确的电流来辅助微调航天器的方向。随着空间探索活动的增加、商业航天的兴起以及对更高性能航天器的追求,薄膜电容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需求的增长,薄膜电容器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工艺,以实现更小体积下的高能量存储。在汽车电子和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薄膜电容器需要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环保法规的加强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促使制造商转向环保材料和生产方法。
-
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小体积。随着电子设备向小型化、轻薄化发展,对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膜电容器由于其结构特点,具有很好的小型化潜力。通过采用更薄的薄膜材料和更精细的加工技术,薄膜电容器的体积可以进一步减小,同时保持或提高其电容值。此外,薄膜电容器的高密度化也意味着在相同体积内可以集成更多的电容器,这对于提高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TDK正在开发新型高介电常数材料,并通过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如多层卷绕技术,来提高电容器的能量密度。TDK公司的创新产品,如C系列薄膜电容器,就是通过优化材料和结构设计,实现了在更小体积下的高能量存储能力。
-
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等关键技术领域,薄膜电容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些应用场景对电容器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极端温度、高湿度和机械振动等恶劣环境下,电容器必须保持高性能。为了满足这一点,薄膜电容器制造商正不断推动产品创新,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以及采用更高质量的材料,以确保产品的高性能和可靠性。例如,德国WIMA公司推出了MKP系列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这些电容器能够在-55℃至+105℃的宽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且具有超过10,000小时的长寿命,满足了高端应用对电容器性能的严苛标准。这些进步不仅增强了薄膜电容器的市场竞争力,更会促进其在高端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
环保和可持续性。在全球范围内,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促使薄膜电容器制造商采用更加环保的材料和生产方法。例如,使用可回收或生物降解的电介质材料,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优化生产工艺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例如,美国基美公司(KEMET)推出的ECO系列薄膜电容器,采用环保材料和制造工艺,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电容器不仅符合RoHS(限制有害物质使用)标准,而且在设计上考虑了产品的可回收性,支持了电子废弃物的环保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迎来新发展机遇
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自2022年的31.87亿美元预计将以10.2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31年的76.82亿美元。中国薄膜电容器市场亦增长强劲,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181.4亿元。国产化进程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国产薄膜电容器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
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情况。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正在持续增长,根据Business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为31.87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市场规模增至76.82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0.27%,其中,亚太地区的薄膜电容器市场增长最快。市场竞争格局方面,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前五大企业分别为松下、基美、法拉电子、尼吉康和TDK-EPCOS,这五家企业合计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其中,松下市占率为9%,法拉电子市占率为8%。
-
中国薄膜电容器市场情况。中国薄膜电容器市场同样增长强劲,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分析,2022 年我国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为 128.8 亿元,并有望在 2027 年达到 181.4亿元,2022-2027 年五年平均增长率分为 7.1%。在细分市场方面,薄膜电容器主要应用于光伏、风电、家电、新能源汽车和照明等行业。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薄膜电容器在光伏领域的市场规模达21.2亿元,占整体市场规模的20.8%;在风电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17.92亿元,占整体市场规模的17.6%;在家电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照明领域的占比分别为15%、9%和5.1%。此外,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薄膜电容器行业产量约为786.8亿只、需求量约为983.4亿只、均价约为0.155元/只。
-
国产化进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薄膜电容器的需求日益增长,国产化探索随之起步。1993年,国内首批BC系列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江苏昆山成功研发,标志着国产薄膜电容器技术的突破。1995年,随着Y1系列有机薄膜电容器的问世,国产薄膜电容器开始在低压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进入21世纪,国产薄膜电容器技术不断突破。2005年,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生产聚酯薄膜电容器,如JEC品牌下的系列电容器,这些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逐步与国际品牌相媲美。2015年,国内企业如HCJA等进一步推动了薄膜电容器在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高端应用领域的国产化,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2020年,法拉电子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压薄膜电容器,满足了特高压电力传输设备的需求。目前,国产薄膜电容器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展现出中国电子元件产业的强劲竞争力。
产业链以及领军企业
薄膜电容器的上游产业链专注于聚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关键材料的供应,其中基膜和金属箔是决定电容器性能的核心。中游产业链包括精密制造工艺,将原材料转化为电容器成品。下游产业链则涉及薄膜电容器在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控制、军事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
上游产业链。薄膜电容器的上游产业链专注于原材料供应,包括聚酯树脂、聚丙烯树脂、铝材、锌材、聚酯薄膜、聚丙烯膜、金属化膜和金属箔等关键材料。基膜作为电介质,是决定薄膜电容器性能的核心材料,通常采用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等塑料薄膜制成,通过特定的工艺处理,赋予电容器优异的绝缘性能和稳定的电气特性。全球知名的基膜供应商有日本东丽、三菱株式会社和美国杜邦等。此外,金属箔作为电极材料,通过在基膜表面蒸镀金属层形成金属化膜,是薄膜电容器的另一个关键原材料,金属箔的质量和镀膜技术决定了电容器的导电性能和自愈特性。另外,上游还涉及到导线、外包装树脂等辅助材料,以及电极箔、合成树脂、电解液等的研发和生产。
-
中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是整个行业的核心制造环节,涵盖从基膜的切割、金属层的蒸镀、电极的形成、卷绕或叠层的构造,到最终的封装和性能测试的全过程。在这个关键环节,松下、法拉电子等领先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如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和优化电极设计,不断提升产品的电容值和自愈性能,降低等效串联电阻,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电容器的迫切需求。松下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和工业应用方面有着行业最全的产品布局。紧随其后的TDK、尼吉康等日本厂商则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法拉电子等中国厂商则在光伏、风电等中低端市场积极寻求技术突破和市场扩展。
-
下游产业链。薄膜电容器的下游产业链覆盖了众多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通讯、电网、轨道交通、工业控制和新能源等多个方面。例如,在消费电子领域,薄膜电容器主要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等智能设备中,保证电源稳定并减少电磁干扰;在医疗领域,其精确的电压调节能力支持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而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薄膜电容器用以稳定电源、隔离干扰、滤波等。此外,在军事及航天领域,其高可靠性和耐高温的特性使其在导弹、卫星等高端设备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在智能电网建设、电气化铁路建设和新能源(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加大投入,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预计薄膜电容器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松下开发了具备耐湿性、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点的薄膜电容器。尼吉康以一体化生产和自愈性能著称,其产品小型化、轻量化,并广泛应用于xEV和工业设备。TDK-EPCOS在2022年推出了通过最高安全认证的新型交流滤波电容,适用于严苛的工业应用。
-
松下(Panasonic)。松下是全球知名的薄膜电容器制造商,其薄膜电容器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以及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系统等环保相关设备。特别是在EV/HEV领域,松下薄膜电容器的市场份额超过50%。松下的薄膜电容器具备耐湿性、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点。例如,针对薄膜电容器的电极氧化问题,松下电器开发了外壳材料、填充树脂材料和高耐湿喷镀金属,并通过“密封技术”实现了高度的耐湿性。此外,松下利用先进的蒸镀技术和内部电极结构的创新,开发了具备保险丝功能的薄膜电容器,能够在过电流发生局部破坏时切断故障单元,维持电容器整体功能。
-
尼吉康(Nichicon)。尼吉康是日本顶级的电容器制造商之一,专注于从金属蒸镀薄膜(主要材料)到产品的一体化生产。尼吉康的薄膜电容器产品线丰富,涵盖电解电容器、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电气双层电容器等,这些产品以其小型化、轻量化、无油化设计以及卓越的高可靠性,在xEV(电动汽车)、工业设备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尼吉康的薄膜电容器还具有自愈性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此特性的产品,提供了双重保护,并在高速列车上得到应用。
-
TDK-EPCOS。TDK集团下的EPCOS品牌专注于开发、制造并销售电子元件,其中包括了薄膜电容器。TDK-EPCOS的薄膜电容器以其坚固耐用、高电压紧凑型设计和高交流负载能力而受到市场的认可。2022年9月,TDK推出了新的交流滤波电容B32354S系列,这些产品通过了最高安全等级认证,具有尺寸紧凑、高交流负载能力和良好的耐压性能,适用于严苛的滤波应用,如马达驱动器、不间断电源(UPS)和光伏逆变器的输出滤波。这些产品预期使用寿命长达100,000小时,故障率低至5 FIT,具有UL 94 V-0的阻燃等级以及通过了UL 810和CE认证,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国内薄膜电容器产业由法拉电子、江海股份和铜峰电子等企业主导。法拉电子是全球专业的薄膜电容器制造商,年产薄膜电容器达45亿只。江海股份形成了铝电解电容、薄膜电容和超级电容三大产品线的协同发展。铜峰电子拥有完整的电容器薄膜生产链,年产金属化镀膜和薄膜电容器规模庞大。
-
法拉电子。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专业薄膜电容器制造商。法拉电子拥有年产45亿只薄膜电容器及2,500吨金属化膜的能力,是全国最大的薄膜电容制造厂商,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三。法拉电子在薄膜电容器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如无封装金属化聚萘乙酯膜叠片式电容器和金属化聚丙烯抗干扰电容器等。此外,公司产品通过了 IATF16949、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 等标准认证,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23年,法拉电子实现营业收入38.80亿元,同比微增1.14%。
-
江海股份。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电容器及其材料、仪器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形成了铝电解电容、薄膜电容和超级电容三大产品线的协同发展格局。江海股份在薄膜电容器领域的技术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苏省电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保证了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江海股份的薄膜电容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车载电子、智能电网等高端市场,此外,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如美国基美(KEMET)的合作,公司在车载薄膜电容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进一步拓宽了薄膜电容业务。2023年,江海股份在薄膜电容器方面实现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40.66%,其中风光储、车用薄膜电容器实现高速增长。
-
铜峰电子。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外知名的电工薄膜、金属化薄膜、薄膜电容器及相关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制造基地,拥有从电容器薄膜到金属化薄膜再到薄膜电容器的完整生产链。铜峰电子拥有6条电容器用聚丙烯(BOPP)薄膜生产线和2条聚酯(BOPET)薄膜生产线,年产能分别为13,000吨和5,800吨;拥有12台高真空镀膜设备,年产电容器用金属化镀膜4,800吨;年产4,500万只交流马达电容器及50万只电力电子电容器。公司薄膜材料与薄膜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家电、通讯、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为美的、TCL、中国中车、庞巴迪、阿尔斯通、日本东芝、国家电网等企业提供产品、服务。2023年,铜峰电子实现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长4.11%,其中薄膜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电容器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

关于久谦资本
成立于2009年,服务于关注新兴领域的企业与一线投资机构;我们相信科学与技术能够改变专业服务;希望带给市场多一分理性、少一分似是而非;我们认为与众不同的研究与分析,是我们荣誉的唯一来源。